8月10日,由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明办、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联合主办的“推进‘信用辽宁’建设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罗艳君、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省政府副秘书长吕宏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周民副主任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层面信用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日臻完善,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协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加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用信息在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中的巨大价值,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信息中心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取得新进展。目前,共享平台已经接入39家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32个省级信用平台,收录35个部门和31个省份发布的4099条信用目录,累计归集信用信息35.6亿条,成为公共信用信息汇聚枢纽。二是“信用中国”网站取得新突破。在共享平台支撑下,“信用中国”网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信用服务,公开各类信用信息达1.4亿条,累计访问量突破5亿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日益成为宣贯信用政策法规、沟通社情民意需求的总窗口。三是信用建设取得显著应用成效。国家层面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共享平台在20多项信用联合奖惩领域初步构建起“发起-响应-反馈”全过程支撑能力,支持相关部门将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业务系统,为净化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周民副主任强调,下一步国家信息中心将会同各省级信用平台建设管理单位,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总枢纽”,以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区域中心节点,基本建成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的全国一体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总枢纽与各区域中心节点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核心数据同步、基础业务协同、综合服务规范和异议处理统筹,初步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从而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方共享共用,有效支撑联合激励惩戒和事中事后协同监管。
周民副主任指出,辽宁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覆盖税务、海关、质检等多领域的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共享信用信息1800余万条,为有效开展信用监管与民生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希望辽宁再接再厉,创新信用建设与营商环境互为助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作出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