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媒体关注近期股市风险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4-12-19

一、近期股市在震荡中大幅上涨
    综合媒体报道,11月21日中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后,大量资金开始进入股市,上证指数大幅上涨。自 11月22日降息至12月8日,上证指数快速上涨了 23.44%,其中非银金融板块在降息后上涨了 60%,而银行股上涨了32.32%。大盘指数于12月8日时隔三年半重上3000点。12月16日,沪指再度站上高,一度涨近两百点。截至收盘,沪指报3021.52点,涨幅2.31%,深成指报10668.62点,涨幅1.56%。截至19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50%,推动中国股市市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市值第二大的资本市场。同时,交易量也屡创新高,截至11月28日、12 月5日和12月11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8253.40亿元、8882.47亿元和 9414.56亿元。12月中旬,两市放量超过12000亿元,天量记录由此诞生。
    上涨的同时股市波动也在加大。12月9日A股剧烈震荡,上证指数日内最高价突破 3090点,收盘价收于2856点,较最高点下降了7.6%。沪深两市成交 1.26万亿元,全天近200只股票跌停。当天,融资融券余额仍维持在9000亿元以上的历史高位,较前一交易日环比增加了1.2%。10日,股市迅速反弹,在当日最高点位附近收盘。仅在开盘后20分钟内,主要股指就经历了1.7%的涨幅和1.4%的跌幅。但午后的持续涨势使其再度逼近前一交易日创下的三年新高,最终收盘上涨3%,至2940.87点。11日,大盘反复震荡跌0.49%。沪指低开震荡走高,后随券商、银行板块回落而跳水,最低下探2892.61点,振幅近3%。19日,早盘沪综指低开后,一度震荡上行,不过随后大幅回落。截至中午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042.77点,下跌14.75点,跌幅为0.48%;深证成指报收10500.91点,下跌164.2点,跌幅为1.54%。但截至收盘,沪指涨1.67%至3108.6点,突破3100大关,超过12月9日高点3091点,刷新逾4年新高。
二、预测A股将在震荡中继续上行,明年将迎来缓慢牛市行情。

“路透社”称,近期市场风格正由快“快牛”向“慢牛”转换,预计后市继续震荡盘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目前市场流动性还没有出现拐点,但是其向上边际在变小,同时经济不确定性也在上升,因此股市波动预期将会更加剧烈。长期看,A股长期稳定上升的“慢牛市”才是最理想的发展路径。中国股市的表现还是会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快慢,以及整个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与否。社科院日前发布年度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称,在中速经济增长常态化的情况下,依然看好中国证券市场。一是无风险利率下行会带来风险资产价格上升。第二,房地产行业价格拐点的到来。第三,国际经济增长势头正逐步明朗。而且,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深入,证券市场引导资金进入有效产业的能力也正在增强。由此,我们认为2015年证券市场必将迎来一轮一定规模的缓慢牛市行情。国泰君安等称,盘中分时大起大落成常态,板块轮动明显。短期股指更多将呈现高位震荡,其间伴随着市场风格转换,财富效应将继续有所扩散,中长期仍将维持上涨格局。
也有观点认为上涨不可持续。《上海证券报》等报道,券商股短期已处于阶段性顶部位置,回调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经济转型趋势注定了新兴成长股依然是投资主线,而大市值蓝筹行情不可持续。
三、主要风险
(一)对投资者的风险:散户大量入市承受震荡风险
    “21世纪网”报道,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飙升背后的主力推手竟然来自于散户。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两融余额迅速增长模式是由散户所驱动。从A股个人账户的市值结构分析,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了绝大部分,占比高达83.7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1月24日至12月5日期间,平均每天开立的股票交易账户数量达到9.7万,其中上周五达到惊人的18万。散户投资者比重较大和通过保证金贷款方式借款炒股以求最大化回报的行为,中国内地股市的大起大落进一步放大。美银美林经济学家崔巍认为,这一轮股市上涨性质和之前不太一样。私募基金是最先跟着政策买股票的,这些都是先知先觉的人群。而散户都是后知后觉的,跟风情绪后可能接盘的也是他们,所以风险会比较大。安邦咨询称,动辄超过3%的股指单日涨幅表明,A股系统正趋于不稳定,一旦失去外部资金流入的支撑,又或者资金动员能力随着股价上涨接近极限,市场便将迎来大起大落与大幅震荡,令后进跟风的投资者承受过高的风险。《长沙晚报》报道,如同硬币有两面,股市回暖带来的并不都是春暖花开,也可能是冰天雪地—热追军工股的不少融资买入的投资者,在“成飞集成“重组失败后到门口拉横幅抗议,甚至有投资者欲爬到楼顶上以死相逼。而外地也传出有新股民借钱炒股赔光最终家破人亡的惨案。近期,也有投资者盲目参与分级基金交易,却不懂规则,遭遇无量跌停欲哭无泪。
(二)市场本身风险
    一是高杠杆率加剧市场波动。“21世纪网”报道,本轮股市上涨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受融资融券交易推动,融资融券余额由11月21日7600 亿上涨到了超过9000亿元的水平,融资交易额由降息前的500亿左右上升到了12月9日最高时的1823.49亿元,绝对水平增长了264.70%,占市场的交易额比例从13.7%上涨到近期的20%左右,因此本次交易杠杆推动的模式也较为明显。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实体经济基本面因素不能支撑股指如此快速的上涨。目前A股市场中,融资余额超过万亿元人民币,说明资金杠杆放大了股市的整体风险。美林美银报告称,这轮涨那么凶猛,最大的原因就是杠杆,手握2万亿人民币的私募基金是目前场内最大的新玩家,他们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融资融券、理财产品和其它方式迅速加大杠杆。而杠杆过长造成的后果就是,涨得快,跌得也快。西部证券分析师黄铮认为,券商和银行双重杠杆的推动是撬动本轮资金驱动型反弹的主要推手,其中融资融券余额的提升,又与 A股关联效应最为显著。中信建投分析师安尉表示,由于股市短期快速的上涨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与融资盘,风险随着上涨不断积累。高杠杆本身是股市快速上涨后急调的最大不确定性。申银万国分析师王胜表示,随着金融创新工具频出、市场波动率必然会放大。融资杠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乐观行情下融资确实可为股市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若行情出现逆转,投资者的亏损将加倍扩大,融资盘踩踏出逃会导致股票崩盘式下跌。
    二是市场泡沫严重。《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券商股市值向国际投行水平看齐,意味着券商股行情泡沫已经十分明显。尽管泡沫可能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风险也越来越大。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对于政府将用注入资金来回应经济活动放缓的期待,最初始于机构投资者,但现在已蔓延至散户投资者,而后者的非理性繁荣曾在2007年末将上海股指推高至接近两倍于目前水平的峰顶。眼下,出现新泡沫的迹象越来越多。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市盈率看,当前我国股市存在结构性泡沫。比如,创业板、中小板截至12月4日静态市盈率已分别达到74倍和44倍,而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尽管也屡创新高,但其市盈率也仅为25倍。同样,A股主板同样存在一定的泡沫。例如12月5日沪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数为40.1倍,而美国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对应的市盈率中位数分别为20.4倍和21.4倍。可见,沪深主板公司中,一半的股票市盈率超过40倍,即A股主板中60%的公司估值水平都偏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
(三)市场溢出风险。
    一是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冲击。《金融投资报》报道,天弘基金最新公布的余额宝三季报显示,余额宝规模为5349亿元,比三季度末减少了近400亿元,降幅达6.8%。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股市继续吸引散户资金,互联网系宝宝“资金搬家”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此外,一些投资网贷的市民在P2P理财连续传出负面消息后,也开始撤离网贷,转而投身股市。使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提现潮”难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股市持续火爆,那么资金还会持续流出。一些平台项目期限错配,到时资金链有可能断裂,甚至倒闭。
    二是使实体经济承压。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实体经济基本面不能支撑股指的快速上涨。巨额增量资金依赖于杠杆。一旦行情到顶,量价齐跌,杠杆资金的快速抽逃和反向做空会让市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回调,其影响可能不仅局限在资本市场,甚至将伤及实体经济。美银美林经济师崔巍认为,这次上涨正是由于实体经济恶化,资金流入股市投机的虚高,而得不到实际支持的A股繁荣,掉头只是时间问题。美林美银报告中将A股的上涨称作一出“浪漫喜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王远鸿等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政策,但随着资金不断流入股市,原来的一些实体经济投资者把钱抽出来投资股票。本来可以留在实体经济里的钱全都往股市里涌动,基本面越来越糟糕,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失效。华泰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姚卫巍目前来看,过快上涨的股市很可能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一方面,经济趋势下行,通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央行有宽松动力。另一方面,股市过快上涨,人民币贬值压力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出现显著的宽松。
    三是流动性风险上升。“华尔街见闻”报道,进入12月中下旬,市场资金面开始出现紧张的表现。其中3月期shibor利率从11月低点回升约40个基点。19日,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创2013年6月“钱荒”以来最大涨幅。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早盘飙升154个基点至5.94%,本周已累计上涨213个基点,创2013年6月20日以来最大涨幅。《中国证券报》报道,11月22日,央行时隔两年半首次降息以来,股市出现快速上涨,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年内最后一轮新股IPO蓄势待发,冻结资金规模有望再创新高,在短期内将给市场资金面带来一定影响。国泰君安证券预计,本月新股申购冻结资金规模将达2.1万亿元至2.4万亿元之间,创历史新高,将进一步导致资金供需结构性失衡。
四、政策建议
(一)培育完善资本市场
    一是加快注册制改革。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加快注册制改革、适时适度增加新股供给是一脉相承的。最近A股市场如火如荼的牛市行情是供求失衡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股供应严重不足,适时适度增加新股供给,无疑是在响应资本市场的需求。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告诉记者,当下,市场迫切希望看到注册制尽快出台,监管部门减少对新股发行的行政管控,把监管重心转向打击内幕交易、严查上市公司造假等事中事后监管。市场化下的注册制是中国股市的最佳出路。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加快实施注册制改革将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进一步稳定预期,市场将步入供求平衡的新阶段。明年的新股发行速度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短时间的供不应求将告一段落。
    二是发展和完善股指期货市场。《证券日报》等报道,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体系仍很单一,作用存在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因此,应加快推出后续各类股指期货产品。推出股指期货之后,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进行资产管理的模式才会多样化,系统性风险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机构投资者才能真正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三是加快出台新的退市制度。《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股市之所以容易出现业绩变脸、估值不准、发行价格过高、股价暴涨暴跌等现象,就是因为上市过程中数据造假现象十分严重,欺诈发行、欺诈上市随处可见。与以前完全凭业绩决定企业是否存在退市风险相比,新的退市制度把是否存在欺诈发行、欺诈上市等行为也作为衡量是否存在退市风险的条件,这非常符合中国股市的实际,也更加有利于股市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资本市场改革
    《人民日报》报道,监管层可以借助市场转暖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改革,为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一般来讲,市场活跃时,各类违法违规活动也会有所增加,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股市转牛固然是人心所向,但不能被短期的股市走强蒙住了双眼,看不到制度改革未到位的前提下,短期的利好带来的资金涌入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实质,疏忽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三)鼓励投资者分散投资、防范风险
    《金融投资报》报道,建议投资人分散,比如P2P固定收益应该配一点,股票也买一点,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沙第三方理财机构大定财富总经理邓晓军建议,行情急涨之时涌入的新基民、新股民,如何做好风险防范,考验着投资者的智慧和眼光。起码的常识是,不懂不熟的品种不要贸然参与。对此,投资者最好是常怀风险意识和敬畏之心,弄清楚高收益从何而来以及是否可持续。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近日表示,有三个原则需要投资者特别是小投资者遵守:一是用余钱买股,二是不要借钱买股,三是不要卖房买股。并呼吁大家“远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