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媒体专家点评近期人民币走势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4-12-05

    11月下旬央行降息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整体成震荡下跌趋势。11月24日,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一改往日坚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至6.1420元,收盘时大幅暴跌近200个点。之后出现小幅反弹。此后,继续延续震荡下落态势,截至12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至6.1411元。数据显示,自人民银行11月21日宣布降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已由6.1249累计震荡下跌254个基点,幅度为0.41%。此次下跌引发市场关注,机构、媒体和专家主要评论如下:
一、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疲软、降息周期的开启是人民币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证券报》报道,对于11月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相对前几个月的偏弱表现,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疲软、人民币降息周期的开启,是导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市场人士指出,现汇市场仍在消化央行降息的影响,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性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下行压力。《澳门日报》等报道,中国央行重启利率这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此外,美国却即将步入加息周期,造成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花旗银行报告等认为,日元、欧元下跌,导致人民币贬值以增加产品竞争力的压力逐渐增加。此外,降息可能加速资本流出中国,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市场化动力增强。加上日圆持续疲软,使人民币出现温和贬值。法国巴黎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RichardIley等表示,美元近段时间来持续走强,央行降息触发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此外,鉴于日圆、欧元进一步走软预期,内地经济疲弱及其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需要,导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有所提高。
二、普遍认为人民币不会长期走贬,总体上会呈现双向波动走势下逐渐升值的预期
    《中国证券报》报道,综合中国经济企稳复苏预期、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输出等因素,虽然短期内人民币汇率预计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阶段性弱势,但从长期来看,断言人民币转入趋势性贬值恐仍为时过早。有外汇交易员表示,总体上看,近期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小。一是近期中间价表现相对稳定,释放出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信号;二是年底阶段机构本币流动性偏紧,长期持有美元头寸的成本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做空人民币的压力;三是圣诞节前是传统出口旺季,企业正常结汇需求对人民币汇率有支撑。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人民币将呈现区间震荡、双向波动加大的局面。《澳门日报》报道,2014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是贬值第一年,预计幅度1%左右。2015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人民币波动性增大,而不是汇率的稳步上升或下降。人民币汇率的“区间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长江日报》报道,业内专家认为,此次利率下调会为人民币的升值势头“降温”,但人民币汇率只会出现温和回调,总体上仍会保持坚挺。野村证券报告称,人民币有望在明年上半年表现坚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稳,不过明年下半年贬值压力加大。招商银行认为,中国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利率汇率双松的局面还不会出现,预计人民币汇率只会出现温和回调,总体上仍会保持坚挺,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升值的可能。综合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因素来看,预计2015年全年人民币汇率将在2012年10月以来形成的6.0至6.3区间内波动,不会出现单边大幅度的趋势性升值或贬值。华创证券指出,现阶段中国正在借鉴日本曾经的“强日元”模式,对新兴市场进行资本输出,而这种资本输出模式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以及对人民币作为区域结算货币的信心,因此从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需要保持相对坚挺。华侨永亨银行经济师彭蔼娆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小幅贬值压力或存在,但大幅贬值的机会不大。加上人民币中间价在27日已下调至6.1320,反映人行亦希望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不愿意人民币大幅贬值。长远而言,基于中国经常帐仍然录得顺差,维持人民币汇率将会在双向波动走势下逐渐升值的预期。著名经济学者、人民币专家刘遵义认为,中央拥有庞大储备,也有足够能力让人民币汇率稳定,料人民币不会出现巨幅波动。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认为,除非港人急需人民币投资A股、认购国债或投奔近期本地银行高息怀抱,否则没必要一窝蜂兑换人民币。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预计,短期人民币或温和回调,但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基础看,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
    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短期内仍存贬值压力,阶段性弱势料持续。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元持续走强,中国经济重归下行,央行宣布降息以应对低通胀局面;在余下月多的时间里,人民币难有更加强劲的升值动力,无力填补余下的空间,对美元全年贬值似已板上钉钉。按照当前的形势,人民币即期汇率可能将贬至6.15之上,全年贬值超过1.6%。《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经济数据差,人民币昨跌至两个月低,11月汇率7个月来首现贬值。分析指,监管层意图不明,短期人民币仍存贬值压力。《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有外资机构认为,预期明年中国经济或呈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弱货币的情形。首先,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目前已达到均衡汇率。某种程度上,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并不匹配。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对于中国的出口非常不利。东京三菱日联银行研报指出,虽然央行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但是市场认为新的降息周期将由此开启,人民币今年可能自2005年汇改以来首次出现年线下跌。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分析人士认为,除了降息,还有必要配合人民币的有效汇率贬值。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理论上看,人民币与美元在某种程度上挂钩,不会受到美元升值的影响。然而,美元升值将拉高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进而拖累整个中国经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持续高估,不仅仅影响出口,还将通过乘数效应系统性地伤害三大产业的经济活力。此外,人民币贬值并不意味着以邻为壑,而是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反映。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指出,有效汇率高估不利于经济增长,中国未来需要警惕汇率高估的风险。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卲宇表示,降息、降准,配合人民币贬值,可能是明年经济增长要采取的办法。Eurasia Group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称,降息再加上日元长期疲弱,中国央行面临的压力将会增大,应让人民币温和贬值,这既可表明市场对降息的正常反应,也是为了在亚洲货币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增强竞争力。
(二)认为不宜用人民币贬值来维持出口竞争力
    《澳门日报》报道,在美元走强背景下,热钱流入中国会慢慢减少。当利差收窄出现时,若央行让人民币叠加贬值,则可能会引发资本加速外流。假如因人民币贬值而出现资本大量外逃的现象,这将是央行更担心的局面。故这时人民币应保持相对强势,才能真正有效接近均衡汇率。基于此,预计央行不会希望汇率有非常大的波动,近期内会偏向保持较稳定汇率水准。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在当前欧元、日元等皆走弱的情况下,理论上似乎人民币也应该走弱才利于实体经济,但汇率对于出口的影响往往被高估,不宜用贬值来维持竞争力。野村证券亚太地区外汇策略主管克雷格·陈表示,人民币持续走弱不仅会招来国际舆论压力,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目标。
(三)建议推进相关改革,让市场决定汇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人民币汇率下一步是升是贬,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两方面因素;将决定权交还给市场,做实“一篮子货币”,是最佳策略所在。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表示,让市场决定汇率,央行在一般情况下不再干预外汇市场,抑制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加速发展金融避险工具。这三点应当是处理当前汇率的原则。《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人民币应该真正地做到双向波动,应该有意识地加大浮动区间,而不是总盯着美元不动。有外资银行经济学家表示,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是市场对改革的预期,如果改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国出现的一些问题,市场对国内经济有信心,人民币也不会出现大幅度贬值。此外,未来还要看中国政府是否鼓励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流出,若没有双向资本的流动,人民币很难变成一个有浮动性的汇率。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有相当广泛的计划,包括经济改革及恢复平衡;最终的结果是汇市震荡幅度扩大,而非一路走升或走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