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资源型城市来看,依靠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速对能源的消耗,快速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从现状看,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资源濒临枯竭、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开采造成土地塌陷、水资源的污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2001年,阜新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提出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此,本文通过考察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结合资源型城市划分标准,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参照徐凯(2011)的研究,选取了34个典型资源型的地级城市作为测度样本。因为这些城市广泛分布于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资源涵盖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油、森林等五种类型,并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见表1)。
表1 资源型典型城市样本
省区 |
地级市 |
资源分类 |
城市数量 |
山东 |
东营市 |
石油 |
1 |
安徽 |
淮南市、马鞍山、淮北市、铜陵市 |
煤炭、黑色金属 |
4 |
黑龙江 |
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七台河市 |
石油、煤炭、森林 |
6 |
辽宁 |
抚顺市、本溪市、阜新市、盘锦市、葫芦岛市 |
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 |
5 |
吉林 |
辽源市、松原市 |
煤炭、森林 |
2 |
山西 |
大同市、阳泉市、晋城市、朔州市 |
煤炭 |
4 |
河南 |
平顶山市、鹤壁市、濮阳市 |
煤炭、石油 |
3 |
江西 |
萍乡市 |
煤炭 |
1 |
四川 |
攀枝花市 |
黑色金属 |
1 |
贵州 |
六盘水市 |
煤炭 |
1 |
内蒙古 |
乌海市 |
煤炭 |
1 |
陕西 |
铜川市 |
煤炭 |
1 |
甘肃 |
金昌市、白银市 |
有色金属 |
2 |
宁夏 |
石嘴山市 |
煤炭 |
1 |
新疆 |
克拉玛依市 |
石油 |
1 |
资料来源: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根据收入水平和能源消耗两个不同维度划分,运用四象限图进行4个类别的城市识别(参见图1)。
? 第Ⅰ象限,“高能耗—高收入”城市。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量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生,也就是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换得经济高速发展。
? 第Ⅱ象限,“高能耗—低收入”城市。资源型地区对资源开采创造了一定财富,但是却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污染带来一定破坏作用。
? 第Ⅲ象限,“低能耗—低收入”城市。资源型地区尚处于开发阶段,收入水平并不高,对能源消耗较少。
? 第Ⅳ象限,“低能耗—高收入” 城市。资源型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获得大量资本积累,经济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同时,注重低碳生产、循环生产、绿色生产技术,实现经济与节能减排共赢发展阶段。
图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四象限示意图
根据图1的“能耗—收入”的四分位图,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高能耗—高收入”类型,代表城市是乌海、本溪。这些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开发带来财富积累的同时,却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处于“能耗——收入”同步阶段。以乌海市为例,煤炭资源是乌海的优势。乌海因煤而富,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它面临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的双重压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依然比较严重。尽管近年来,乌海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园区化管理,指导与引导企业采用循环技术等清洁生产。但是,煤炭行业离真正地实现低碳生产、循环生产、绿色生产尚有一定距离。
第二类:“高能耗—低收入”类型,代表城市是白银、铜川、攀枝花、平顶山等。这些城市在资源自然开发利用过程中,或是节能减排技术较为传统、原始,或是压根不考虑资源环境成本,带来财富积累,却消耗大量能源,处于“高能耗——低增长”的怪圈。以白银市为例,曾经连续18年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因丰富的铜、铅、锌等重金属开发与利用,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存度依然较大依然突出。近几年,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白银市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尽管有所调整,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占到能源消费总量依然在85%左右,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过低,抑制了能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第三类:“低能耗—低收入”类型,代表城市是阜新、濮阳、七台河、鹤壁、大同等。这些城市或是处于资源开发的青年阶段,或是处于资源开发转型阶段,探索一条低能耗、低污染的地区发展之路。以阜新市为例,近几年来,在国家和辽宁省的大力支持下,阜新依实施了稳煤强电战略,目标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具体做法: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上实现突破,积极推进煤化工、36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林产品加工、皮革加工、液压、铸造、氟化工产业集群。二是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北方国际物流聚集区。通过开发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打造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城市等。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突破。阜新正逐步探索一条走出“矿竭城衰”困境的资源型城市。
第四类:“低能耗—高收入”类型,代表城市是萍乡、大庆、克拉玛依、铜陵等。这些城市基本上处于资源开发后,获得财富后,开始大量投入环境治理资金、改造原有开发技术,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克拉玛依市为例,一座典型的石油城,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企地融合。面对石油开发给环境带来污染,当地政府通过建立资源使用最小化、废物产生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的循环型生态工业体系,采取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等做法,实现资源能耗与经济增长双赢的格局。
图2 2012年资源型城市的“能耗与收入”的四分位图
根据“能耗——收入”的四分位图,我们划分把资源型城市划分出不同类型区。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以乌海、本溪为代表 “高能耗—高收入”地区;以白银、铜川、攀枝花、平顶山等地区代表 “高能耗—低收入”地区;以阜新、濮阳、七台河、鹤壁、大同等地区为代表“低能耗—低收入”地区;以萍乡、大庆、克拉玛依、铜陵等 地区为代表“低能耗—高收入”地区。为此建议,实施差异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政策。对于“高耗能——高收入”资源城市,既要创新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机制,又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应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等。同时,深化体制创新,为传统升级提供有效运营机制。加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补、互动机制。对于“高能耗—低收入”资源型城市,借鉴江苏镇江经验,充分发挥碳考核发挥指挥棒作用,建立碳峰值倒逼机制。在摸清碳家底的基础上,测算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以及降碳量等指标,建立低碳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对于“低能耗—低收入”资源型城市,抓紧研究与制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政策相衔接,积极探索和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区域间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制度。对于“低能耗—高收入”资源型城市,积极探索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三位一体”的能源资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