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纵观世界文明史,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或被湮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背后的成因就与中华民族不断追逐梦想密不可分。
一、自古以来,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梦想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薪火不断、代代相传的伟大文明,谱写了人类文明史最动听的诗篇。历史上,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强敌欺凌,也时常面临山河破碎的险情,但最后总能攻坚克难,转危为安,并且在大多数时期内以强盛之态居于世界之巅。在这些奇迹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永远燃烧不灭的中国魂:拥有理想,追逐梦想!中国古代《山海经》、《礼记》、《淮南子》等典籍中就记录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故事无不显示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3000多年前《周易》则告诫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由此打上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烙印。
长期以来,在历尽艰难困苦、多舛命途之后,中国古代的人们在心中逐步形成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越来越强烈的信念。这种信念先是典型体现于“小康社会”,然后日臻完善为“天下大同”。“小康”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出现。《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春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实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并且梦想了未来的理想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老子和孔子提出的社会理想。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他认为,现实社会之所以战乱频仍,是因为人们好利,好功,好胜,好强,因此他认为,要想社会得到有效治理,人们应当静心寡欲,无为不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换句话说,老子是希望,通过建立相互隔绝、没有争斗的“小国寡民”社会形态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很显然,这只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理想,是不可能建起来的空中楼阁。与老子避世取向所不同的是,儒家鼓励积极入世,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主张君王实施“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并通过“礼教(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在儒家看来,实施仁政和道德教化,不仅有利于重建当时奔溃的社会秩序,而且有利于进入小康世界。对于小康,儒家给了自己的诠释。《礼记·礼运》上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但相比远古传说中大同社会还相差甚远。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世界”进行了详细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显然,孔子认为,小康虽好,却不完美,人类最理想社会应该天下大同。很大程度上,由于儒家的广泛传播,大同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持续追寻的梦想。
在古代中国,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制约,小康社会永远都只能是梦想,成为不了现实,更毋论大同世界了。尽管如此,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梦想,并始终不懈地为之奋斗。概括起来讲,后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对国家大一统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中国的大一统首先表现为社会发展基础规范统一,以秦始皇实施“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代表;其次则是表现为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对国家统一的追求是如此的执着,以至于全世界难以找到第二例。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分立等多次大分裂。即使在这些分裂时期,各派势力都视统一为己任。哪怕他们是割据政权的非汉族统治者,或者是草根农民起义军领袖,地不分南北,人不论民族,几乎都毫无例外地把实现国土完整统一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懈努力。在国家危难时期,那些进行艰苦卓杰战斗,英勇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著名将领比如霍去病、岳飞、戚继光和郑成功等都成为中国人民世代传颂的民族英雄。二是对国家强盛和百姓安康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勇敢的优秀传统,为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不屈不挠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卓绝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前赴后继地进行社会改革和制度创新,造就商代的“武丁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永乐盛世”等辉煌迭起的文明奇观。中国国力占据世界第一的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宋代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之高迄今没有被其他国家超越过。唐宋之际中国制度创新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甚至公认为“人类一次重大转型”,标志着人类古代时期的结束和近世社会的开始。
二、近代以来,民族振兴成为中国梦的核心主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则集中表现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矢志追求“民族振兴”,贯穿这一历程的主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把中华民族推入了屈辱和苦难的历史深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1856年签订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与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像重锤的一次次敲砸,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形成一段铭心刻骨的屈辱史,同时也慢慢惊醒了东方这头雄狮。
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旧日迷梦中迅速惊醒,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思考和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主张,开出一个又一个药方,展现了中华民族精英分子不懈探索、救亡图强的内心渴望和政治理想,使“复兴”成为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字眼。
在这过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但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在中外势力的勾结下失败;开明的地主阶级引领下开始的洋务运动,最后也以甲午战争失败而告终;民族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最终也被保守守旧势力所镇压。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最终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80多年的艰辛探索,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纵观百年近代史,成千上万的爱国者,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怀揣理想,前仆后继,执着求索,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他们矢志不渝的梦想和追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摆脱国运沉沦,实现民族振兴,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诞生使得人民真正地看到了希望。
三、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圆梦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面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正如它在瓦窑堡会议上所宣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几经探索和挫折,终于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逐步推进、梦想成真的发展道路。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梦:实现四个现代化
百年的屈辱史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如何迅速增强自身实力,是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保持国家独立、社会秩序安定和主权完整的关键所在。因此,强军和强国是当时中国人心中最迫切实现的梦想。
为了探索经济和国防全面发展的途径,新中国领导人在借鉴苏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1950年起就开始研究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并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任务。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在数十年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民走过了一些弯路,也遭遇过“大跃进”和“文革”的冲击,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2.2020年前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而资本主义在战后出现的迅速发展又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一个严峻挑战。面对这种现实状况,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鉴于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等国情对“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和在20世纪末实现程度的制约,实事求是地调整“四个现代化”目标,即用“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将20世纪末中国现代化标准放低一点,从1980年起用两个1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先后解决温饱问题和建立“小康社会”。对于此后发展目标,邓小平先是提出再花30至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后来又把这个目标合乎实际地改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三大把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调整确定下来,形成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在20世纪末实现这个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自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继续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不断深化第二步战略部署、不断丰富第三步战略目标,历经20年的实践探索,在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2020年需要实现的中国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中国梦。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发展速度前所未见,只用很短时间就走完了先行国家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21世纪头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从目前发展趋势看,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应当没有悬念。
3.后小康时代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中国梦的主题则需要与时俱进。后小康时代,中国发展将站住一个新的历史制高点,中国梦的境界必然更加高远。
习近平根据当今世界宏观变化潮流,立足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和客观发展趋势,顺应党的理论体系建设实际需要,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还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重要论断不仅丰富和提升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后小康时期中国梦的主旨。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的“中国梦”。它们与中国历史上诸多“中国梦”一脉相承,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征途上的一个个指路航灯。
“民族复兴”是在前期“民族振兴”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的新要求。后者只是要“使鸦片战争之后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而前者不仅是要使得民族再度兴盛,而且意味着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地域,应该恢复到历史上作为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曾经长期拥有过的世界影响和国际地位上去,中华民族应该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站在全面小康的高地上展望中国梦(在本报告中由此往下,除非另有说明,“中国梦”一词都特指“后小康时期的中国梦”)的发展前景,我们拥有世界最勤奋耐劳的人民,拥有光荣而正确党的领导,拥有近200年来前所未有国际位势,拥有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不再是梦里看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华夏儿女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梦,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