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和零售业,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第三产业的F门类行业,包括两个大类行业,批发业(F51)和零售业(F52)。批发零售业上接生产、下连消费,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快慢、市场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直接影响和带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
一、正确认识批发零售业的重要性
首先,批发零售业是服务业中份额最大的门类行业。2015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到6.6万亿元,占同期服务业增加值(34.2万亿元)的比重为19.4%,是服务业中的第一大门类行业,高于金融业(16.8%)、房地产业(12.1%)。
其次,批发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发挥着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1182万人(2014年数据),全国零售业从业人数超过6000万(2013年数据,商务部提供)。在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是仅次于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第三大就业部门,就业比重超过10%。
再次,批发零售业是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中流砥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包括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单位(含个体经营户)、有零售业务的其他行业单位。其中,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以上。
最后,批发零售业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民间投资主导、中小企业聚集的特点。批发零售业门槛低,市场放开比较彻底,市场化程度很高。2015年,在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比重达到88.1%,是大类行业中民间投资占比最高的。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指出,小型微型企业行业相对集中,2013年批发零售业小型微型企业占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36.44%。
二、当前批发零售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近年来批发零售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2016年以来,批发零售业生产放缓、投资下降、销售减速、融资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生产显著放慢。2016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自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七个季度“跑输”服务业和GDP。而在2005-2014年的十年间,这三者的关系比较稳定,都呈现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快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更快于GDP增长。
二是投资大幅下降。1-8月份,批发零售业投资下降3.3%,较去年同比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下拉服务业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剔除批发零售业后,1-8月份服务业投资同比反而加快0.6个百分点了。批发零售业投资出现下降,是自2004年公布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以来的首次。中小企业偏多、民间资本居多的特点,导致批发零售业投资下滑非常严重,远甚于总体投资和服务业投资。
三是销售额梯次减速。考虑到RPI平均高出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因此今年的商品零售额实际增速已经首次破10%,跌落到个位数增长阶段。1-8月份,商品零售额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7%,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是导致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四是不良贷款率攀升。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规模大、不良率偏高。以2015年为例,商业银行在批发零售业中的不良贷款规模为3997.7亿元,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4.25%,排在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农林牧渔业和第三位的制造业。2016年以来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形势继续恶化,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大,不良贷款率攀升。上半年工行、农行、建行、华夏、浦发银行的批发零售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8.02%、13.88%、9.29%、3.96%和3.57%,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5%)。
表1 近年来GDP、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增长情况(%)
年份 |
GDP:当季同比 |
第三产业:当季同比 |
批发零售业:当季同比 |
GDP:累计同比 |
第三产业:累计同比 |
批发零售业:累计同比 |
2011Q4 |
8.8 |
8.5 |
13.2 |
9.5 |
9.5 |
12.5 |
2012Q4 |
8.1 |
8.7 |
10.8 |
7.9 |
8.0 |
10.3 |
2013Q4 |
7.7 |
8.1 |
10.9 |
7.8 |
8.3 |
10.5 |
2014Q1 |
7.4 |
7.6 |
10.2 |
7.4 |
7.6 |
10.2 |
2014Q2 |
7.5 |
7.6 |
9.9 |
7.4 |
7.6 |
10.1 |
2014Q3 |
7.1 |
7.5 |
9.6 |
7.3 |
7.6 |
9.9 |
2014Q4 |
7.2 |
8.4 |
9.3 |
7.3 |
7.8 |
9.7 |
2015Q1 |
7.0 |
8.0 |
6.1 |
7.0 |
8.0 |
6.1 |
2015Q2 |
7.0 |
8.6 |
5.8 |
7.0 |
8.3 |
6.0 |
2015Q3 |
6.9 |
8.6 |
6.1 |
7.0 |
8.4 |
6.0 |
2015Q4 |
6.8 |
8.2 |
6.3 |
6.9 |
8.3 |
6.1 |
2016Q1 |
6.7 |
7.6 |
5.8 |
6.7 |
7.6 |
5.8 |
2016Q2 |
6.7 |
7.5 |
6.5 |
6.7 |
7.5 |
6.2 |
三、原因分析
当前批发零售业发展疲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内需求疲弱。经济下行压力已经传导到收入端,对居民消费的下拉作用开始显现。今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输”GDP,收入增长放慢制约消费增长。更进一步的是,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增长难度有所加大。部分行业去产能影响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增长,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地区农业增收困难,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的动能不足。
二是贷款难度加大。批发零售业中小企业居多,不良贷款率偏高,导致银行系统普遍收紧其贷款规模,批发零售行业融资日益困难。尤其是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中低位等因素影响,与煤炭、铜铁等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景气度持续低迷,贷款违约大幅增加,导致银行明显“抽贷”、“惜贷”。
三是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批发零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收入的连续增加抬高了行业的生产成本。此外,商业房屋租赁费用不断上涨,严重挤压了批发零售企业特别是个体户的盈利水平。
四是网络购物的冲击。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模式发展、共享经济快速推广,分流了部分线下的传统消费,挤压了传统批发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高达25%以上,是线下消费增速的两倍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已经超过了11%。
四、政策建议
消费平稳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1%,比去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从这个格局来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然而,当前批发零售业生产放缓、投资下降、销售减速、融资困难,预示着该行业前景已经不被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看好。如果任由这种局面进一步恶化,将直接冲击批发零售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损害消费增长基础,制约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建议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措施,促进批发零售业脱困发展。
一是加大消费品供给创新力度。在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消费供给创新,创造商品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突出重要商品、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集中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部分超市、大卖场的经营资质、商品质量和检验证明等的抽检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批零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三是切实降低批零企业税费负担。减免征收小微批发和零售企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取消各种违法违规收费项目,重点督查涉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乱收费行为。
四是设立批发零售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重点用于促进电商与实体零售商加快融合,支持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型购物中心等新业态发展,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积极引入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
五是加大金融对批发零售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等加大对批发零售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索发展新型融资担保行业。
六是大力发展多种新型消费业态。鼓励批零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支持多领域经营的连锁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多种新型业态,丰富市场企业类型。积极推动邮购、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促进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七是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网上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实体店,除了其压缩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以及商品质量差异之外,还在于多数电商企业没有缴纳相关税费。应加强立法监管,营造线上线下公平竞争、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