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中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间:2025-07-30

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扩大内需,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长期趋势,深入挖掘银发经济新机遇,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一、银发经济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银发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狭义上,银发经济指老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广义上,银发经济是面向50岁及以上人群需求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直接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衍生的经济活动。

银发经济具有3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涵盖全生命周期,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同时包括年轻人“备老”相关的经济活动。二是产业领域广泛,不仅涵盖与老年人自身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等产业,还包括未老阶段的财富储备、健康管理等备老产业,以及全社会适老化改造等衍生出的产业类型。三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以市场化机制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人口老龄化孕育银发经济新机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的银发经济成为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适老化消费和投资将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部分。

二是银发经济市场需求逐步迭代升级。新一代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正逐步发生转变,期待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和能力不断增强。老年人的需求结构逐步由相对单一的基本生活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转变。

三是银发经济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养老照护能力持续增强。新技术加速在老年产品领域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快速涌现。养老金融稳步发展。国内多家中央国有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开始投资布局银发经济相关产业,民营企业布局更为广泛。

四是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从全球来看,老年人口规模呈现加快上升趋势,与老年人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社会交往、科技变革将加速扩张。从全国来看,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8.3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万亿元,到2050年老龄人口的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成为全球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二、中国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银发经济存在供需错位。中国银发经济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但整体供需存在较大差距,结构性供求错位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尚不完善。银发经济是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升级版,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导致社会力量投资积极性不高。同时,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经营主体前期投资压力较大,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三是银发经济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较低。银发经济相关的监管办法、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品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明显滞后。相关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品牌效应不强。

四是银发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待提高。中国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整体偏弱,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仍然较低,使得许多老年人对消费存有较多的后顾之忧。

五是发展银发经济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银发产品良莠不齐,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有待增强。社会适老化改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中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一)供需两侧双向发力,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是壮大经营主体规模,扩大银发经济有效供给。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用地用能等方面研究出台具体支持举措,降低市场前期培育成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二是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财政资金对低收入老年群体的投入支持力度,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务和产品。三是夯实财富储备,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老年人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健全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丰富税收递延型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组织举办促进银发消费活动。

(二)聚焦重点产业,推动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推动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促进老年用品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支持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抗衰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一批潜力产业,构建银发经济产业生态体系。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完善老年用品和服务推广目录,健全银发经济行业标准规范,提升市场规范化水平。利用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际展会平台,展示优质老年用品和服务,培育一批老年用品博览会、设计大赛等展会活动,加快前沿技术和服务模式推广应用。

(三)加大研发创新,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

一是加大银发经济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优化升级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利用国家级专项研究基金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经营主体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个性化、辅助性产品。支持人工智能、健康监测、服务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应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养老解决方案。二是创新业态模式。推动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定制等模式在老年用品制造业中的创新发展。拓展“互联网+养老服务”“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各类平台企业精准对接为老服务需求。三是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渠道扩大银发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增加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咨询、适老产品设计研发等专业人才供给。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体系,提升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发展银发经济的要素保障。推动科技、土地、金融、人才、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支持银发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综合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类财政资金、产业引导基金、开发性金融、银行信贷等资源,为银发经济提供金融“活水”。二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公共场所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银发经济经营主体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体验店,优化老年用品实体店布局。加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为便民服务提供场地用房支持。三是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制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建设专业化老年用品第三方质量检测测试平台。加大防骗识骗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严厉打击涉老诈骗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来源:原文发表于《发展研究》2025年第4期,有删节调整;作者:韩瑞栋,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