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海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由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串联起富饶大海上的“朋友圈”。从太平洋经南海,过印度通欧洲,“蓝色经济”合作下海、上岸,将给沿线各国释放发展新机遇。因此,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机遇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明确未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将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增速逐渐趋缓。“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11-201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7%,海洋生产总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561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432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0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45.1%和49.5%。2014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554万人。
2014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5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1%;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04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215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773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6%,与上年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24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近年来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下,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海洋经济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海洋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
预计今后5到10年,我国海洋经济重点将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尚有巨大潜力
海洋经济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较大范围地缓解我国陆域资源匮乏的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达到69个,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尚属起步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大有作为。从海洋水产品来看,目前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国肉类和禽蛋类总产量的1/4,已经成为我国食物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最近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50%以上来自海洋开采,为保证全国的石油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水淡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淡化海水量将继续增长,将会加大满足居民日常用水的供给力度。另外,我国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约在6.3亿千瓦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将不断蓬勃发展
国务院2010年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要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涉海产业,内容涉及海洋油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表明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年均增速在20%以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从长远发展来看,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高档建材等多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可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并且,将形成产业技术储备,激发一系列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能力的关键性、战略性海洋产业需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领域的技术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张。这都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的竞争实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将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央实施的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都将成为“一带一路”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难题
当前,虽然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在快速增长、结构在不断优化,然而以往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资源型传统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的,仍然面临着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
(一)海洋战略滞后于发展需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海洋权益争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存在着海洋经济全面发展与海洋战略重点不明显、海洋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近海资源过度开发与远海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总体开发滞后与局部开发过度、高层次海洋资源开发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等多重矛盾,制约着海洋经济战略的宏观引导作用。海洋经济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亟待加强。
(二)海洋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
首先,海洋权益争议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难以得到有效拓展。随着海洋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国的海域划界和海洋主权不断受到挑战。钓鱼岛、南海岛礁主权屡被侵犯,个别国家无视国际法和我国主权,肆意占领我国海洋领土、非法抓扣我国渔船,进行石油开采、渔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并在国际上大打舆论战。其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突出,海域“荒漠化”问题严重,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但是相对于海洋科技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机制还不完善,科技管理仍较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发展水平依然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海洋遥感技术、海洋导航技术定位、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方面差距明显,难以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
未来数年间,我国将进入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战略高度,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切实推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树立全球性海洋经济战略思维
海洋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要求我国未来的海洋开发应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与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海洋开发格局的整体框架下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立足国内,继续将管辖海域的海洋开发与管理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提高控制、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放眼全球,积极参与海洋开发的国际事务,独立自主进行勘探开发并主动参与国际合作。
(二)实现海陆经济统筹联动发展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是相对而言的。作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实质上是陆域经济向海洋的延伸,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联系。正确处理海洋国土开发和陆地国土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陆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摆脱传统的陆海分离、重陆轻海的思想束缚,正确处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海陆协调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中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升级
现代海洋开发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与陆地资源开发相比,海洋资源开发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创新的难度要大得多。未来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向纵深推进,不仅传统海洋产业升级对科技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而且,海洋生物基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培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要依赖于科技创新来实现。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海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优化海洋经济战略布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科技特别是深海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科技发展已经有了比较大的突破,海上执法维权建设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此相应,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也应该适时做出调整,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以重点资源、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为突破口,带动主要海洋资源和海岸带、近岸岛屿、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开发同步整体推进,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在优化近岸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的同时,加快深水远海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进程。
(五)以绿色理念推动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海洋开发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倡导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和推广绿色技术,大力推广海洋循环经济模式,着力构建海洋生态产业体系。在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努力减轻海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完善法规和政策为保障,以管理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陆域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海洋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对重点生态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