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王硕 时间:2017-03-24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跨境投资明显上升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产业投资也一度出现向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集中的局面,2010-2011年制造业跨境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一度达到46.8%,明显高于服务业(39.8%)。但2012年以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重新回升,2012-2014年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所占比重达到51.9%,明显高于制造业(40.6%)。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所占比重(%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采矿业

13.78

10.71

15.56

7.38

5.95

7.47

制造业

35.83

48.27

45.40

41.49

38.36

41.88

食品加工业

3.14

4.63

5.33

4.21

6.41

4.78

纺织服装业

1.57

1.69

1.55

1.75

2.82

2.85

石油加工业

5.69

5.69

4.26

1.86

1.87

2.04

医药制品业

1.51

1.65

2.26

2.65

0.97

4.37

电力电子设备制造业

5.46

7.34

5.43

5.11

3.62

4.86

服务业

50.32

40.79

38.93

50.34

54.70

50.60

交通仓储邮电业

4.97

5.41

5.06

5.50

7.02

6.48

金融业

4.80

8.68

7.91

8.57

8.42

15.62

商务服务业

6.97

7.95

8.07

10.70

15.30

11.36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

 

受金融危机直接冲击,金融业跨境投资一度出现较大下滑,尤其是金融业跨境并购投资占全球并购投资的比重从金融危机之前的20%左右的水平下滑到2009年的5.95%,但金融业绿地投资所占份额保持稳定,2010年以后金融业的并购和绿地投资重新活跃上升,2012-2014年金融业的跨境投资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平均达到10.87%,比2009-2011年的水平上升3.74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金融业跨境并购投资占全球跨境并购投资总额的33.8%,表现最为抢眼,依旧是对跨境并购最有吸引力的行业领域。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球金融业仍未完成高杠杆、期限错配等结构性的调整,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为适应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更为严格的监管,全球金融业加大了战略重组力度,以应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欧元区银行坏账率高企等挑战。

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倾向日益加强,推动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境投资成为新热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核心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变革,同时制造业服务化也是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新一代互联网、个性定制、智能制造等制造业创新都需要加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工业设计、营销咨询、技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等制造业的顶层设计都内含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倾向。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跨境投资的快速增长,2012-2014年全球商务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规模达到1276亿美元,比2009-2011年平均水平增长了29%,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从2009-2011年平均水平的7.66%上升到12.45%,提高了4.79个百分点,是比重上升最明显的服务业产业。同时全球贸易、运输仓储业的跨境投资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也分别从2009-2011年平均水平的2.94%5.15%上升到2012-2014年平均水平的3.32%6.33%,分别上升0.391.19个百分点。

新一轮制造业技术革命以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发展方向,产品的研发设计、全球化采购、技术支持、维护服务、信息咨询等环节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产品制造环节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服务环节的投资回报率已经明显高于制造环节,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此相适应,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市场调研、广告公关等产业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大。服务化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向高端升级的重要路径,全球制造业巨头都在从传统产品制造供应商向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从而集中要素资源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维护、客户管理和流程控制等,推行依靠服务实现经营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德勤对全球80家领先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如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飞机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服务型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通用公司依靠“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占到公司总产值的66%以上。世界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总收入的25%是来自服务型收入,其中19%的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务的产值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欧美“再工业化”不仅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更是进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的布局方向。

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2014年我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前11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4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全球产业投资格局的影响逐渐增大。顺应世界跨境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我国除了在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领域继续利用技术和成本的优势进行资本和产业双输出之外,更应顺应全球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从制造环节输出、工程承包向生产、运营、技术转移、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输出转型,在提供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加大拓展力度。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程度仍然很低,根据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我国198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0%,只有6%的企业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超过20%;净利润方面,我国81%的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务净利润贡献率不足10%,其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净利润贡献率基本在10%-20%间徘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整体上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加强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利用全球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偏低的契机,加大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营销渠道、技术服务、运营维修等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力度,打造服务型制造的全球产业布局,并在制造业服务标准上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